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0年8月28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奋斗的我,为了最美的国

扬华研究生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8-28

金秋十月,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喜庆日子。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砥砺前行,以奋进的姿态,书写着精彩的爱国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西南交通大学师生一直走在科研报国的奋进路上,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心愿——让我们的祖国越来越繁荣强盛。我们特意走访了我校部分科研团队,许多老师和研究生在十一假期依然坚守科研一线,用实际的科研成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x3004a503mk
抗风工程  坚固中国

廖海黎老师风工程研究团队


廖海黎,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现任风工程试验研究中心主任。其团队完成了“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抗风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并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该团队自主研制建成了世界最大的边界层风洞,发展了一系列桥梁风洞试验模拟技术,承接了包括港珠澳大桥、世界最大跨度桥梁-土耳其“1915恰纳卡莱大桥”在内的一系列大型桥梁风洞试验。风洞试验是大跨径和特大跨径桥梁设计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大桥如果未通过风洞试验进行验证和优化,未来可能发生涡振、颤振、驰振、抖振等风致振动,最终造成大桥损毁甚至垮塌的严重后果。常见的桥梁风洞试验有弹簧悬挂刚体节段模型试验、全桥气弹模型试验、静力三分力试验等,模拟大桥在面对各种风速时,测试大桥的稳定性及安全性,通过解决风振问题,为大桥建设提供关键的技术支持。”


桥,承重载物者,中国桥梁伴随新中国70年,风雨兼程,屹立不倒,一如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尽管试验艰难,但廖教授的团队始终秉持着不畏困难,勇于创新突破的精神,为中国的腾飞架构桥梁,让中国前进的每一个脚步更加扎实稳固。
电光石火   力量中国

何正友老师团队


何正友,西南交通大学特聘教授,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教育部特聘教授。其带领的团队从最初只有自己一人发展到现在逐渐形成了“导师-青年教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梯次式人才培养模式。

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团队成长迅速,团队研究方向逐步稳定,形成包括输配电网保护与控制、电力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能质量与节能技术、大功率无线电能传输及应用四个科研方向。团队中的林圣副教授谈到:“团队的近期项目为高速铁路的牵引变电所的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俗称俗称PHM。”从2010年开始,林教授与何教授的团队就在进行相关的准备积累,于2018年开发出单所的样机系统,目前正在京沈高铁阜新变电所试验应用。而何教授团队与我校的产业公司光芒公司一同开发整条线的PHM将会于不久后应用于京张高铁。


为了给我国的轨道交通提供充足的电力,何教授的团队时常夜以继日,工作到凌晨两三点,但没有一个人抱怨,这种拼搏的团队精神让人动容。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何教授的团队祝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祝愿伟大的党在新时代征程中取得更加辉煌成就。交大电气学子也将不忘初心,用心为祖国发光发热,将电力凝聚成中国力量。


 5G时代   高速中国

范平志,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移动通信研究所所长,科技部“现代交通通信与传感网络”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其领导的团队为通信传感网络国家级平台,该平台包括两大部分: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团队多涉及国家合作项目,并承担多项国家级项目,目前正与华为公司合作。

范教授谈到,他带领的团队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有一定的特色,提升了中国在世界通信中的影响力。在国际重要组织方面,以范教授的团队为主创立了两个大型会议, IWSDA(信号设计与通信信息理论领域内高水平国际会议之一)和高移动无线通信国际会议。

为了进一步巩固中国在世界通信中的领先地位,当前实验室抓住新时代信息技术重要支柱——5G,5G对中国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是难得的机遇,开发5G就是在修“高速公路”,他们正在这条“高速公路”上稳步向前,迎来更繁荣的明天。在群雄逐鹿的世界背景下,范教授的团队将矢志不渝,奋起研究,助力中国加快5G普及速度,并开始探索6G通信,筑造一个高速中国。


一眼万年   形象中国

蒋玉石老师眼动实验团队


蒋玉石,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后。蒋教授的团队主要有三个研究方向:网络广告,神经营销以及财务管理。该团队于2015年拿到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网络定向广告传播效果方面的研究项目,至今发表论文成果显著。

该团队将眼动实验与网络广告研究结合,通过视线追踪技术,监测用户在看特定目标时的眼睛运动和注视方向,观察不同特征的网络广告对消费者注意的影响程度,以及何种特征网络广告传播效果最好,从而建立边界条件与机制,使国家的网络广告的设计更为新颖,创作效率更高,使消费者印象更为深刻。


翻译传承   文化中国

俞森林老师团队、戴若愚老师团队


俞森林,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译介学方向博士生导师,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硕士生导师,加拿大女王大学语言文学文化系访问学者,唐立新优秀学者。其带领的团队主要从事海外道教学之中国道教经籍译介与传播研究。

当前团队正在进行著名海外汉学家龙彼得先生的道教学著作《宋代收藏道书考》的英汉翻译工作。俞教授谈到:“非文学翻译及研究大有可为。从事此类翻译及研究除了具备扎实的双语基本功之外,相关专业领域知识储备和兢兢业业的查证工作非常重要。在翻译诸如《宋代收藏道书考》这类著作的过程中,译者收获的不仅仅是翻译技能的提高,更有译者自身文化底蕴的丰富和知识面的拓展。”

俞教授表示自己很幸运生于六十年代,长于改革开放,见证了中国一步步走向繁荣。“千里眼”“顺风耳”已不再是神话,“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已成为现实。作为翻译人,在为祖国的辉煌成就而自豪的同时,应牢记我们的历史使命,让中国走向世界。

戴若愚,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戴老师团队的研究方向主要为国际工程技术和合同翻译研究,包括对中国铁路技术规范英译等重要中国标准技术文件的翻译研究,外宣翻译和翻译语料库研究。该团队精心制作了慕课《国际工程承包与实务英语》,2019年9月向高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讲授国际工程管理流程和语言特征,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复合型人才。

戴老师表示,在不同的时期,国家需要不同的人才,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当前,“一带一路”建设正如火如荼,这需要大量的高层次国际工程管理人才和翻译人才。在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他惊喜地看到,研究生对于个人发展和国家发展的有机统一有了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在专业技能和学术素养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智慧交通   高效中国

刘晓波老师智慧交通关键算法与应用技术研发团队


刘晓波,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院长(教授)。其领衔的“智慧交通关键算法与应用技术研发”团队为我校双一流建设项目A级团队。中国科学院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主办的《科学通报》介绍了该团队研究成果的综述文章“自动驾驶交通系统的协同管控技术”。2019年,该团队荣获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学技术奖。

团队的曹鹏老师介绍,目前团队另外一个研究方向是物流供需能力辨识、预测与匹配规划技术,该课题以‘移动互联’环境为背景,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慧物流管理与智能服务关键技术’的前期研究成果。这一成果落实到社会上将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海尔日日顺、满帮集团、中国邮政、中铁快运等全国19家代表性重要物流科研单位及企业已率先推广应用该技术。团队的另一科研方向为新型交通网络建模技术与方法,以便对当前城市道路有更合理高效地管理规划。刘教授所带领的团队用智慧交通的科技力量为中国的发展加速,助力高效中国的建设,增强中国综合国力。刘教授的学生彭翌洋由衷感叹:“正是因为我们的祖国为我们提供的各种条件才使我们能够在这样一个优秀的团队中学习,我们会更加勤奋,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更好地服务人民,更好地回报我的祖国,我相信祖国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生物医用   健康中国

周绍兵老师团队


周绍兵,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其带领的团队中有很多来自不同学科的老师,包括生物,医学,材料等。

周教授介绍,团队的主要研究内容为生物材料,它是一个交叉性的研究方向,涉及材料学、医学、生物学、化学等众多学科,需要融合多种知识。团队通过与陆军总医院、省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建立合作关系,一起进行相关实验项目的研究,更好地发挥在各自专业方面的优势来弥补不足。

作为科研人员,周教授希望能给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为国家做出更大的服务与贡献,同时也希冀研究的成果可以有新的突破与进展,可以解决一些重大疾病问题,因而周教授不仅对学生严格,对自己更加要求苛刻,为恶性肿瘤的治愈研究呕心沥血。


团队学生牢记周老师的教诲:“如果我们不去研究,做贡献,还有谁愿意努力,总要有人走在前面。如果有一天真的能把肿瘤治愈,这是一件造福全人类的好事。祖国发展越来越好,当下我们享受着祖国的丰富资源,使用着祖国为我们创造的好的科研环境,更应该为祖国而努力,争取将取得的成果献给祖国,用科研回报祖国,希望祖国越来越强盛繁荣。”


洁净能源   绿色中国

 许宇鸿老师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聚变科学研究所团队


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聚变科学研究所团队,现有校外特聘教授1人、正高职称2人、副高职称2人、讲师3人、科研秘书1人、博士研究生7人、硕士研究生15人的,共30多人的研究队伍,团队由国家高层次人才许宇鸿教授担任所长。团队负责的课题项目为等离子体物理专业的磁约束核聚变方向。

根据何钰博士与李伟博士介绍,核聚变是轻核(主要是氢的同位素氘和氚)聚合成较重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过程。地球上的海水含有大量的氘,且用于产生氚的锂也有较为丰富的储存量。而聚变能由于其固有的安全性、环境的优越性、燃料资源的丰富性,被认为是人类最理想的洁净能源之一。

李杨波与方茜同学说,团队目前研究的磁约束核聚变是指用特殊形态的磁场使其发生可控的大量的原子核核聚变反应。近几年,磁约束聚变装置仿星器的发展有了重大的突破,因此,团队决定设计建造中国第一台准环对称仿星器(CFQS),填补中国在仿星器方面的空白,希望研制出可控制的核聚变反应,为国家增添新的清洁能源。


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团队的程钧研究员表示,在国家的资助下,学校与学院关心下,团队的相关设施、实验室、仪器都在一步步地完善中,团队也在积极响应习总书记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王先驱研究员和刘海老师说,利用核聚变为中国提供更清洁更绿色的能源解决方案使中国的青山绿水常在,从而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



 转型社会   实证中国

雷叙川老师亚洲文化与公共治理研究团队


雷叙川,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副院长,亚洲文化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雷教授团队以实证研究为主要范式,与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美国杜克大学、爱荷华大学等一批海内外知名高校的学者们共同组建了中国城乡社会治理研究学术网络,聚焦于转型期中国公共治理的现实问题,关注治理绩效与民众诉求之间的互动机制。

在采访中,雷教授提到,社会科学学者不能总是坐在书斋里对研究问题构成想象,一定要走出大学校园,深入社会,观察现实,运用科学的方法解析现实的问题。雷教授近十年来,坚持进行大样本田野调查及现场实验,在国家社科基金及教育部社科等研究项目的资助下,带领团队走访了众多的乡村及城镇,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数据。数据显示,中国人民拥有极高的政府信任及制度支持,这非常有利于转型期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与改革。雷教授团队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四个自信要求,肩负起当代学者应有的责任,讲述生动的中国故事,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尽献绵薄之力。


新的标准   话语中国

蔡力勋老师团队


蔡力勋,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其带领的团队传承了孙训方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多交流多思考的治学理念,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蔡教授的团队取得了许多优异的成绩。

该团队原创地提出了C-C能量密度等效理论,创新了硬度转换ISO国际标准,并在国际推广这种新的方法。通过蔡教授团队提出的标准和方法进行材料检验,只需对材料表面进行简单地压入就可以获得关乎结构安全的各种材料“健康”指标。在这一标准与方法下,测量变得更高效,对所测量材料的损伤更小。

从研究生起,蔡教授就一直坚守在实验室。如今,蔡教授的团队已经取得了很多不俗的成果,但是,他身上学者的本色丝毫没有改变,他依旧奋斗在科研一线。蔡教授谈到,他的初心就是把中国在材料力学的优秀成果推向世界,并且将自己的研究应用落到实处,促进国家工业的发展。蔡教授深感人生短暂,而知识无止境,虽已近花甲之年,但精力充沛、神采奕奕、思维活跃,并表示愿意挤出自己更多的时间,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采访的最后,蔡老师激动地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也是见证了60多年的人呀,国家发展太快了,真的太棒了!”


心理测量   健康中国

宁维卫老师心理研究团队


宁维卫,西南交通大学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教授,博导,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教育部心理学科类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近年来,宁教授团队所在的心理中心承担了2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其中,国家863项目成果《灾难心理学》成为国内第一本本土化灾难心理学专著。其团队开发了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并据此进一步开发了虚拟仿真实验训练平台,构建了良好的社会心理的服务体系。他们还打造了国家级线上金课集群,其中《当代青年心理学(系列)》慕课被选入“学习强国”平台,供全国九千多万党员及群众学习。


5.12大地震后,西南交通大学第一时间派出以宁维卫教授团队为代表的专家团队赶赴灾区开展心理援助,并在国内高校率先构建了本土化的灾难心理学,在灾后心理重建及社会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研究的过程中,宁教授一直提醒学生们要肩抗时代的重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传递的精神,同时引导学生深入基层,了解社会的需求,针对性地解决心理问题,让心理健康服务“接地气”,走进千家万户。

宁教授的学生表示:“心理学是和祖国一同成长的学科,随着祖国的繁荣富强,心理学也逐渐结出硕果,希望自己能用所学服务于社会,促进构建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70年岁月风霜,70年面貌变迁,从积贫积弱到今日的强盛繁荣,时光沉淀了中国的内蕴,润色了中国的美丽。回望过去,无数先辈用他们的血肉铸就了坚强不屈的民族脊梁,再看今朝,中华儿女逐渐屹立于世界之巅。在祖国逐渐强大的过程中,交大人不仅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交大全体师生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作敢为,砥砺前行,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只为一个更好的中国!


本次走访的仅仅是西南交大部分科研团队还有许许多多奋战在科研一线的交大人他们以奋进的姿态一路前行只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来源 丨扬华研究生新闻中心

文字 丨马文颖 杨雨 唐龙 李海珍 彭继宇  

 王瑞琦 张海怡  曲芯雨 彭鑫

摄影 丨栗广暄  孙煜洲 胡启凯 李定邦 

        艾欣 宋飞  黄钰洁 王晓俊 韩奔

视频剪辑丨胡启凯

编辑 丨邓旨珩 杨文腾

排版 丨新媒体  赵丽婷

校核 丨韩冰

本期编辑:交大新媒体中心 李新豪

头图尾签设计:蒋硕匀




往期聚“交”:

56543215,13176355丨@交大人,表白祖国,大声唱出来!

文艺范儿!西南交大师生文化作品致敬伟大祖国!

生日快乐,西南交大师生共同祝福伟大祖国!

祖国万岁!交大师生热议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

交大人国庆专属头像来啦 !@西南交通大学

70年,西南交大!

烈士纪念日,向交大先烈致敬!

CCTV聚焦丨西南交通大学:动车轴端的导电法宝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